如何做好农业物联网后期管理和维护

如何做好农业物联网后期管理和维护

文章目录:

  1. 物联网智慧城市七大解决方案
  2. 如何做好农业物联网后期管理和维护

一、物联网智慧城市七大解决方案

物联网技术是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它将先进的概念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自20世纪70年代智慧城市概念萌芽以来,随着互联网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进步,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23年,全球智慧城市项目的技术年支出将达到约1895亿美元,显著高于2018年的水平。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虽然为城市带来了巨大利益,同时也带来了管理上的挑战。因此,开发高效的解决方案变得至关重要。

智慧城市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城市服务效率,物联网技术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增强了企业运营的效率,也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从交通优化、教育提升到环境监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物联网设备的管理至关重要,例如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建筑的暖通空调、照明和安全监控等。这些系统需要专门的解决方案,如智能照明管理、可穿戴设备以及实时监控技术。

智慧城市旨在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通过智能停车和减少交通拥堵来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在构建智慧城市的七大解决方案中,Robustel专注于提供全面的连接解决方案,包括智能照明、电梯管理以及智能交通管理等,通过实时数据处理提高城市运营效率。FirstPoint提供SIM卡连接管理和全面的安全保护,确保智能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Connexin在水资源和公用事业管理方面提供端到端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监控资源消耗,及时应对挑战。Kaa为企业提供技术中立的物联网平台,应用于道路设施、公共服务和智能建筑,支持实时决策。Telenor提供安全的云平台,用于物联网设备的数据收集和管理,特别关注电力行业的应用。Telit专注于公用事业管理,通过连接平台优化资源使用,实现环保和经济效益。Libelium提供各种硬件设备,如环境监测、停车监控和智能照明,以解决城市运营中的具体问题。

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不仅将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还有助于解决全球性问题,如污染和资源效率。然而,随着物联网网络规模的扩大,有效的连接管理平台变得尤为重要。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将如何塑造我们的未来生活和城市环境,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二、如何做好农业物联网后期管理和维护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等约束,迫切需要加强农业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如何和农业更好结合

  农业物联网作为一项新型信息化集成技术,正改变着我国传统农业的面貌。当前,蓬勃发展的农业物联网存在哪些瓶颈,如何推动其更好发展,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智慧农业啥样

  在北京夏黎城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社,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不间断监测室外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指标,实时采集温室内环境和生物信息参数。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网络型灌溉管理系统能节水69%,智能施药系统可节省农药15%至20%,整个系统可使得菊花分化到现蕾的时间缩短5至7天,商品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

  北京夏黎城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北京市设施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的一个核心基地。该示范工程初步建设了5000亩核心示范区、2万亩直接带动区和5万亩辐射带动区。据测算,通过物联网技术,核心区蔬菜产量平均提高约10%,基地每年增收1600万元以上。北京市农委信息中心主任刘军萍告诉记者,由于前期示范的良好效果,今年又有6个农业企业和一些农户主动提出安装传感器,通过农业物联网节本增效。

  “农业物联网主要有感知、传输和控制三大作用。”中国农科院信息所所长许世卫解释,农业物联网不仅能感知水、肥、热、气、光等外部环境变量,还能感知生物本体,比如,对水稻叶片中的各种营养元素的感知。“如果感知到水稻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说明缺氮了,就要添加氮肥。如果等到肉眼看到叶片发黄再追肥,就晚了。”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等约束,迫切需要加强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提高农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说,通过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业各环节智能化程度,目标是实现“环境可测、生产可控、质量可溯”。

  2011年,农业部发布了《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并与发改委、财政部组织实施了北京市设施农业、江苏无锡养殖业等三大国家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驶入快车道。今年,农业部启动了天津、上海、安徽等三个农业物联网区域试点,并认定了40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在示范区外,各地农业物联网发展也方兴未艾。

  制约瓶颈在哪

  “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把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量化在经济指标上。不计成本的示范对农业物联网的推广并没有实际价值,要解决谁为应用买单的问题。”2013年中国物联网大会上,物联网产业协会副理事长柏斯维认为,试点示范并不代表真正实现产业化,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需要时间。农业是弱势产业,生产条件可控性差,这决定了物联网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明显不同于在工业等领域,导致了其发展初期受资金制约严重。

  资金投入是发展农业物联网的首要问题。记者采访发现,农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次性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在农业整体比较效益低、以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的情况下,很多物联网设备因价格偏高很难大面积推广。据了解,一套物联网设备,因其核心传感器的不同,价格从一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如果不是从事规模经营或者高效种养殖业,普通种植大田的农民是无力承担的。

  “农业专用传感器的缺乏是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农用传感器种类不到世界的10%,国产化率低、缺乏市场规模效应。在覆盖面、适用性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李昌健说,我国传感器主要集中在对温度、湿度的监测,对其他环境因子关注较少,尤其对生物本体的感知还很少。国产传感器性能不够稳定,使得监测数据不够准确,经常需要校正,而且器材寿命短。

  同时,物联网设备还不够接“地气”,在满足农民使用需求方面还要继续探索。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设备主要产自高校院所的实验室,概念性产品多,实际产业化率不高,且实验室理论研究与农业实际应用差异较大。

  “物联网设备要力求方便实用和‘傻瓜化’。”中国农业大学宜兴农业物联网研究中心负责人李道亮教授告诉记者,宜兴水产养殖物联网从实验室概念型产品到最终成熟的应用系统,一共研发了3代产品,对电路、通信、模型三大模块总计改进了上百次,大部分都是为适应当地环境特点和农民操作简便进行的改进。

  发展途径何在

  “农业物联网项目要以‘测得出、传得快、算得灵、用得好’为建设标准,重点在功能设计、核心技术、推进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张合成对记者说。

  据介绍,农业部正在积极谋划,争取在财政部的支持下启动“益(e)农计划”,系统推进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正在研究建立农业信息补贴制度,加快推动将农业物联网相关产品和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以此鼓励电信运营商、IT涉农企业、科研院校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下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维护市场化,合力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

  “农业物联网是个复杂的工程,总体处于试验阶段,既要重视它,又不能盲目夸大其作用,要与现有信息化工作结合。”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表示,物联网发展应用应突出重点,要优先从基础好、规模化程度高的行业入手。他认为,应在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生产过程精细管理、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监控系统等领域优先发展。

  面对国内传感器的发展现状,有关专家表示,要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吸收并重。提升农业物联网的自主创新能力,难度大的技术要加快引进吸收,短平快的技术要自主研发,把传感器转换成低成本、便携式的仪器设备,通过单项技术突破与集成应用并举,加快技术研发应用步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物联网基础设施如何运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物联网基础设施如何运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转载请说明出处内容投诉
CSS教程_站长资源网 » 如何做好农业物联网后期管理和维护

发表评论

欢迎 访客 发表评论

一个令你着迷的主题!

查看演示 官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