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计算机专业,运营转产品经理该怎么做

文章目录:

  1. 产品运营和产品经理的区别
  2. 非计算机专业,运营转产品经理该怎么做

一、产品运营和产品经理的区别

1:产品管理的概念

2:产品经理的职责

产品运营与产品经理的职责并不完全相同。产品运营主要负责确保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得好,而产品经理则主要负责在研发中把握产品的方向。

一般来说,产品运营会更加关注市场行情,注重用户体验,力求产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而产品经理则会更注重工程实现,注重功能实现,以及优化用户体验。

总之,产品运营与产品经理是相辅相成的。前者专注于市场行情、用户体验;后者则专注于工程实现、功能实现。只有两者共同协作,才能使产品真正取得成功。

3:运营的概念

产品运营和产品经理在公司的职位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产品运营主要负责的是市场推广、销售、客户服务,而产品经理则主要负责的是产品开发、策略制定。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产品运营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将产品推向市场,而产品经理则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开发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从工作内容上来看,产品运营主要实施市场推广策略,监测市场动态,销售情况;制定促销方案;分析竞争对手;研究用户行为习惯;与销售团队密切合作。而产品经理所要承担的任务就显得相对重要一些:根据企业战略方向,开发适合企业发展目标的新产品或对已有产品进行升级改造;制定需求评估、原型设计、方案评估、风险评估相关工作流程;负责整个项目从方案到上线的过程;根据市场变化对新功能进行及时评估并提出修正意见。

二、非计算机专业,运营转产品经理该怎么做

一望二三里,

1、重产品而轻运营

写这篇文章之前在微信上做了个小调查,我发现大部分运营人员都会吐槽这个问题,在我的理解之中,产品经理是属于造产品的,运营是属于推销产品的,这两者的地位应该是相等,只是不在同时期重点不同。

如果是产品刚上线,那么重点应该是产品,由于当前阶段产品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还不是很完善,如果制造出来一个用户没法使用的“东西”,那也没啥可运营的了。

当一个产品已经上线很长时间比较成熟了,能通过优化产品带来的价值是极为有限的,除非产品经理真是有什么石破天惊的想法或者技压群雄的能力,但这基本是可遇不可求的,并且即使产品上可以有一些大的突破也是没什么用的,因为产品上能构造的壁垒太容易被突破了。

在产品成熟期,注重产品体验改进这肯定是没有错,但在马海祥看来,如果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太注重产品而忽视运营工作的支持,产品能不能做好先不说,至少是无法将产品很好的“推”出去,除非你能打造一个iPhone一样的产品,让用户抢着来买,否则早晚被市场所淘汰。

2、运营工作没方向

无论是比较成熟的大公司,还是刚刚建立的创业公司,运营工作没方向基本是通病。

很多大公司喜欢先开枪后瞄准,觉得这个东西要火,就找一群人来做,折腾半年如果没有进展,就把这帮人转岗,调到别的团队之中,如果不愿意转岗就给你留出一定的时间找工作,让你自己走人。

而创业公司由于一般都是选择一些巨头们没有做或者没做好的方向,缺少模仿的对象,自己对未来把握又不准,虽然觉得自己的大方向是对的,人们是需要这样一个产品的,但具体怎么做,如何让别人知道并认可你的产品?基本上是一头雾水,今天撞东墙,明天撞西墙,运营需要试错这是肯定的,但如果很长时间一直找不到方向,产品可能也就活不下去了。

在马海祥最初工作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可能那会主要精力还是在如何把执行做好吧,随着工作时间的积累,我发现运营工作之中充斥着太多没方向的事了,真能有清晰的工作目标与明确的执行手段的不多。

3、产品经理的主观意见对产品有很大的影响

在生活中可能你会有这样的感触,如果你每次经过一家店铺看到门庭冷落或许你就会认为这家店的生意很差,但其实或许人家的生意很好,只是因为顾客都是买东西外带或是恰巧你经过的时候没有顾客而已,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看到你所处的环境很干净你就认为这个城市很干净,这个城市跟你接触的人是怎样的,你就会认为这个城市的人如何,很多看法都是由自己的主观意愿做出的。

产品经理在工作中往往会将自己的需求体现在产品设计之上,而如果产品经理自己不是产品的目标用户,很容易在对需求理解不够的前提下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到产品上,其实本身依据个人需求来设计产品并没有什么错误,但就害怕过分的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到产品上而忽视了用户的需求,影响的不仅是产品功能还包括产品形态,这就需要产品经理提前做好市场调研了(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产品经理该如何做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的相关介绍)。

我一直认为产品经理这个职业最好的选择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产品,对于产品自己本身就是有需求的,可现实与理想难免有些差距,如果能找到这样的工作固然理想,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产品经理所做的产品自己可能都不是目标用户,如果你没有某一领域的专业背景又没有说对某一个方向的产品感兴趣的话,马海祥劝你尽量去做一款大众化的产品,例如旅游、社交,至少自己有很大的使用产品的可能性,这样使得自己更易换位思考,避免犯主观性错误。

平时我们在讲听从用户需求,很多时候我们听从用户的意见反而会出错,因为用户所告诉你的只是他自己的主观感受,一家之言,例如一款产品改版之后总是会遭受用户的批评,要求改回原版,这时候如果你听从用户的话,那恐怕产品永远都不用迭代了,无法进步,所以我们讲产品经理又要有自己的主见。

做产品时间久了,产品经理都会有些自信,看待一个产品的某个行为我们比普通用户要看得更深,更懂,但在马海祥看来,这种懂,会造成的另一个结果就是狂妄自大,对自己的主观判断过于自信甚至忽视了用户的声音,一方面是必须依靠自己的主观判断,一方面又不能过于主观,着实纠结,也没有什么解决办法,只能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用户的反馈与自己的主观判断相结合做决定。

4、无法理解用户需求

产品经理在工作中会总结一套分析用户需求的方式和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理解了用户需求,你或许有这样的感触即便是产品经理也可能不理解为什么有些产品会那么受欢迎。

至于说到无法理解用户需求的原因,可能跟年龄、环境和兴趣等因素有关,如果是工具类产品的话或许还好一些,可以换位思考,但是如果产品满足的是用户精神层面的需求那就更难了(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如何挖掘产品设计开发的动机和用户需求》的相关介绍)。

前几天在跟朋友的聊天中谈到了弹幕网站的兴起,朋友就很不理解,认为加上弹幕之后会极大影响看视频的效果,用户对视频有想法可以发表评论,为啥要使用弹幕这种非常损害看视频观看体验的方式呢?

看待某款UGC产品你认为那样的产品设计会导致内容收集门槛太高,殊不知对于目标用户而言他们并没有觉得高,而且那样的设计会过滤掉一些质量不高的内容,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思考问题的层次和关注的信息都是不同的,你小时候喜欢看动画片,但是长大后就不喜欢看了,这种变化的发生非常自然,原因也只能归纳于是年龄和兴趣了,在行业内我也知道有些产品经理之所以不为某些公司的诱惑所吸引就是因为自己无法理解人家产品的需求。

当然并不是说对某款产品的需求不理解,就不能做那款产品了,无法理解用户需求最大的影响就是限制住你的想法,影响你对产品的判断,实际工作中你也会发现自己对产品设计的工作力不从心,大多时候都是听从别人的建议,而少有自己的想法。

虽然有工作经验会提高自己的产品技能,但对产品经理这个工作感触深了,发现自己也有一些焦虑,这种焦虑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自身,有时候你想到一个不错的产品想法,可能自认为已经非常完善,没有什么不足之处,但是在跟别人沟通的时候往往会因别人的一个问题而致命,这往往是由自己的思维局限和对产品的业务不了解所造成的。

5、队友不给力

运营岗位其实是一个需要强支持的岗位,每一个优秀的活动与运营方案都是在研发与设计的能很好的支持下完成的。

如果光靠几个运营想很好的完成拉新,留旧,促进日活,收入增长等多个指标很难,除非真是那种运营部门自己配有美工,研发的情况下,否则真是天方夜谭,很多优秀的产品都是资本和人力堆出来的,杜蕾斯一个微博账号想要做好都要有一个团队,更何况一个产品了?

在这点上运营人员一方面得做到自己对技能的掌握,尽量做到不求人,另一方面其他岗位的同事适当的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

6、执行力不够

前面说了很多外因,这里说说内因,不同行业,不同产品形态的运营工作区别很大,但可以简单总结为三件事:好的想法、强执行和分析与总结。

(1)、好的想法是建立在对行业、产品、用户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很多人天天问别人(尤其是在知乎,或者去问一些公众号的作者),我现在做一个XXX产品,怎样做好运营工作?其实这都是了解不够的表现,别人很难了解你的实际情况,给不了你太实际的建议,有这个时间不如多去接触接触用户,观察观察竞品。

(2)、强执行是建立在责任心的基础上,愿意对产品和用户负责,才能把事情做好,在执行的过程之中,很多细节都是没人能监督的,最后能否做好,只能看执行的人了,并且运营工作很多时候都是积累,一次做的不到位可能不会在数据上有所体现,长此以往等到东窗事发的时候,也就晚了。

(3)、分析与总结是一种习惯,坚持下去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只要能坚持一次,两次,长期下去就很自然。

这三件事之中最基础的就是执行力,一切都是建立在高效的执行之上,即使目前对行业、产品、用户了解较少,低头好好做事,也能有机会成长,如果基础的执行做不好,那别的也就免谈了,在我的观察之中,大部分人的执行力是不太强的,能懒则懒从不主动找事情做,一到周末就撒手不管了,做事不追求细节糊弄等等。

7、人力不到位

运营是一个非常拼执行的工作,执行就需要有人,如果人力不到位,又不砍事的话,最终就只能是运行,网上有很多关于产品做减法的文章,但很少有人提及运营做减法,这可能是由于运营工作是一种积累,很多时候虽然人力变少了,但之前的积累也可以吃一段时间老本,短期内并不会直观的看到数据的下降,让很多忽视了运营工作的减法,觉得不减也能维持。

这里举一个例子,之前我们有一个微博账号做的很好,在行业内很有影响力,基本上是秒杀竞品的,但后来负责的人离职后没有专人接手,基本上是分配半个实习生的人力在维持着,刚开始并没有太多数据上的下降,但久而久之就不行了,现在基本沦为和竞品一个层次的了(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竞品分析报告的3大步骤》的相关介绍)。

当人力资源不足应付这么多工作的时候,就一定要做减法,如果不愿意或者暂时没法做减法,至少要确定一个重点来做事。

一方面如果运营人员的工作非常饱和,虽然勉强维持了各个渠道的运营,但最终每个渠道分配的有限,都不能做出大的成绩;另一方面这样会扼杀员工的创造性,没有时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及优势去发挥,久而久之员工也会离职,有能力的人不愿意只做运行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产品运营 投产品经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产品运营 投产品经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转载请说明出处内容投诉
CSS教程_站长资源网 » 非计算机专业,运营转产品经理该怎么做

发表评论

欢迎 访客 发表评论

一个令你着迷的主题!

查看演示 官网购买